無路之路|人生的五種財富|鬼滅之刃|數位帝國
這個時代,我們都在努力「變強」,更有效率、更有產值、更懂 AI、更能掌控未來。但愈努力,往往愈焦慮。
《無路之路》作者 Paul Millerd 放下 5 年計畫,相信自己能在未知中前行;矽谷投資人 Sahil Bloom 提出「人生的五種財富」,提醒我們財富不止是錢;而《鬼滅之刃》與《數位帝國》,分別映照了人性與科技的極端:一味追求強大,究竟是掌握力量,還是被力量吞噬?
如今,人們口中的「熱情」、「努力」與「成功」,似乎也不再指向同一個方向。與其說是追求變強,或許在變動年代我們需要的,是即便未知,還是願意繼續前行的力量。
我們常聽到「找到熱情就好」、「努力就會成功」,但你可能已經努力到倦怠,卻還是覺得焦慮、不踏實。
本集《無路之路》(The Pathless Path)作者 Paul Millerd 坦言,他也是到了 30 多歲才確認自己想走的路,至今也沒有 5 年或 10 年計畫,而是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對未來的未知。
面對 AI 時代的衝擊與挑戰,我們該如何培養自己的「元技能」(meta skills),並在疲憊不堪時重新出發?聽完這集,你會發現這些「焦慮」和「恐懼」,其實是成長最好的開始。
*本集為全英文訪談,需要字幕請上怪獸科技公司 YouTube 頻道(English Interview, with AI captions available on YouTube)。
美國創業投資人 Sahil Bloom 在《人生的五種財富》中,刻意將財富和「錢」分開來。我們可能常聽到「年輕人最有時間、沒有財富,但年長之後可能有了財富,時間卻所剩無幾」,好像就會卡在一定要有錢,善用槓桿有效率運用時間,才有資格過自己想要的人生。
但錢,畢竟只是五種財富的其中一種。
最近剛看完《鬼滅之刃:無限城篇 第一章》,在此之前也從頭把《鬼滅之刃》所有動畫看完,覺得非常對我的胃口,但這主題跟怪獸科技公司談策略、說人性有何關聯呢?
我們常說要變強、要成長、要掌握主導權。但在這個講求 KPI、效率、競爭的時代,我們都在變強,但強到某個程度以後,你還是你嗎?我們是否也在不知不覺間,變成了「鬼」?
歐盟沒有 Google、沒有 Apple(但其實有 ASML),卻能讓全世界科技公司乖乖照它的規則走。民主國家口口聲聲談自由,卻常常管不住自家科技巨頭;而科技公司,早已成為「跨國主權體」,能左右市場、媒體與政府。
在 AI、監控與地緣政治交錯的時代,民主政府還能駕馭科技嗎?還是我們已經輸給了自己養的巨獸?